• 研究生培养

  •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研究生培养 >> 正文
  • 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官网2023年冬季申请博士学位研究生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审查公示(二)

以下申请博士学位研究生,通过论文盲审、答辩资格审查、拟进入学位论文答辩环节,名单公告如下:

序号

研究生 姓名

学生类型

年级

论文题目

1

海拉德

学术博士

(留学生)

2017

变温脊椎动物蛙病毒感染:多尺度下生态与进化模式的研究

2

孙丹

学术博士

2018

两栖类病原壶菌的遗传多样性和生态驱动因子研究

3

歌杰巴

学术博士

(留学生)

2018

旧大陆树蛙(无尾目:树蛙科)的进化生态学研究

公示期为三个工作日:2023年11月20日~2023年11月22日。

如对上述拟进入学位论文答辩环节名单有异议,请署真实姓名,在公示期内向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学院研究生办公室反映。群众如实反映意见受法律保护。

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叶绍明电话:0771-3271178Email:yshaoming@163.com

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副主席:符韵林电话:0771-3270881Email:fylin@126.com

学院研究生办公室 电话:0771-3271248 Email:tsh0609@163.com

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官网

2023年11月20日

博士学位论文简况表(公示内容)

学 院

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官网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生态学(疾病生态学)

研究生姓名

Herath HMJ CB海拉德

入学日期

2017 年09 月

指导教师

Madhava Meegaskumbura

论文题目

Ranavirus Infections in Ectothermic Vertebrates: A Multi-Scale Analysis of Ecological and Evolutionary Patterns

变温脊椎动物蛙病毒感染:多尺度下生态与进化模式的研究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重要结论(≤300字):

(1)深入分析蛙病毒谱系和感染模式。(2)结合生态位保守与演化分析全球蛙病毒气候生态位演化。(3)调查广西变温脊椎动物的蛙病毒流行率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亚洲蛙病毒的气候驱动因素。(4)分析病毒感染模式和相关因素,提出建议以防止疾病传播。研究发现亚洲养殖和野生种群均有感染。亚洲发现蛙病毒-3、产婆蟾蛙、蛙彩虹、大口黑鲈虹彩病毒,表现出较高遗传多样性。未来病毒将扩大分布,生物多样性热点和两栖类多样性丰富的高海拔区易造到蛙病毒病威胁。确定广西为蛙病毒的热点地区,检测出18个物种感染,包括所有变温脊椎动物纲。发现蛙病毒和壶菌共感染、黑斑蛙病毒和虎纹蛙病毒。为防止病毒传播,需要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和多学科协作。

论文的创新点内容:

亚洲发现产婆蟾蛙病毒 (CMTV)、蛙病毒-3 (FV3)、蛙彩虹病毒 (BIV)、大口黑鲈虹彩病毒 (SCRV)。本研究创新性地将生态位保护(NC)与气候生态位演化(CNE)相结合,为全球蛙病毒气候生态位演化提供一种新的分析方法。这些综合分析结果对制定疾病防控政策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首次在广西地区开展全面性的蛙病毒研究,涉及广西变温脊椎动物的所有纲。结果表明,蛙病毒病在广西普遍存在,确定为广西的一个疾病热点。部分野生种群的感染率高达100%,甚至渗透到自然保护区。如果蛙病毒继续传播,可能引发重要保护问题。蛙病毒病在蛙类养殖场和宠物市场的流行率很高,这些地点可能是疾病的传播中心,将疾病传播给本地野生动物,然而野生种群对蛙病毒可能存在较弱免疫力。疾病在文化设施中的大规模动物死亡事件会给地区造成显著的经济损失。 研究发现蛙病毒感染18个物种(14种两栖动物,3种鱼类,1种爬行动物)。这些受感染的变温脊椎动物包括水生12种和半水生4种,陆栖1种。广西地区的蛙病毒感染主要由两种病毒谱系引发,普遍的黑斑蛙病毒和虎纹蛙病毒。研究发现蛙病毒和壶菌共感染。

本页不足可增页,增页时



博士学位论文简况表(公示内容)

学 院

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官网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生态学(病原菌生态学)

研究生姓名

孙丹

入学日期

2018年09月

指导教师

Madhava Meegaskumbura

论文题目

两栖类病原壶菌的遗传多样性和生态驱动因子研究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重要结论(≤300字):

(1)调查蛙壶菌在中国南部广西地区的分布和遗传多样性及感染模式;结果发现7个新单倍型,其中4个与来自韩国的BdASIA-1谱系密切相关。有11个物种检测出亚洲普遍流行的BdASIA-3谱系。

(2)调查广西蝾螈壶菌的感染状况,评估蝾螈壶菌地理分布和生态位空间;结果并未发现蝾螈壶菌病原感染任何个体,然而生态位模型识别出10个调查地点适合蝾螈壶菌的发生,且气候主导该病原分布。

(3)探讨亚洲两栖动物皮肤微生物与蛙壶菌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皮肤细菌和真菌群落与蛙壶菌的存在和感染强度相关。

(4)分析病原壶菌生态位的相关性,以及气候变化对它们地理分布的影响。生态位重叠分析揭示了两种病原菌生态位的部分重叠;气候变化影响它们的扩散和分布格局。

论文的创新点内容:

本研究首次在两栖类壶菌病原的亚洲起源中心之一的广西地区开展蛙壶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新发现的壶菌单倍型可能属于BdASIA-1 和BdASIA-3谱系,其发现为壶菌病原谱系的进化历史和生态特征提供新见解。本研究也发现1个蛙类物种具有较高的感染流行率 (0.59),并且观察到1只感染蛙壶菌的蝾螈呈现出皮肤发红的临床症状。这些发现强调壶菌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对亚洲两栖类宿主产生亚致死性损伤。另外,本研究首次在广西壶菌多样性热点地区筛查蝾螈壶菌病原的感染情况,并使用生物与非生物因子综合评估该病原体的生态位空间和地理分布,这些研究结果为理解壶菌病原生态特提供新见解。本研究首次综合评估并发现蛙壶菌病原与亚洲宿主皮肤细菌和真菌之间的相关关系,其研究结果表明抗真菌的细菌及细菌间的相互作用,在亚洲两栖类宿主抵抗该病原体的临床感染中起着重要保护作用。最后本研究首次基于两种病原壶菌的实际生态位分析它们的气候生态位特征,并综合比较分析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对这些病原菌潜在适宜生境的不同影响。

本页不足可增页,增页时



博士学位论文简况表(公示内容)

学 院

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官网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生态学(动物生态学)

研究生姓名

Ellepola DRGWB

歌杰巴

入学日期

2018 年09 月

指导教师

Madhava Meegaskumbura

论文题目

旧大陆树蛙(无尾目:树蛙科)的进化生态学研究

Investigating the evolutionary ecology of old world tree frogs (Anura: Rhacophoridae)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重要结论(≤300字):

研究主要内容:(1)气候生态位演化; (2)旧世界树蛙多样性和生物地理起源; (3)中国南方Polypedates megacephalus遗传多样性; (4)Pseudophilautus属灌木蛙岛屿辐射的进化相关性。研究发现:(1) 树蛙从起源中心适应新气候,扩散到远的地方避难,尤其陆地繁殖等关键进化创新发生或适宜气候时期的扩散。 (2) 树蛙起源于东(南)亚,扩散可能与板块构造演化、海平面波动、气候变化相关。 (3)中国南方P.megacephalus基因流有限的种群表现出浅而显著的遗传结构,明确了物种的分布障碍,稳定气候区域和避难所。(4)Pseudophilautus物种界定证实斯里兰卡树蛙的适应性岛屿辐射,同义16 个已描述物种,恢复 14 个潜在新物种。论文拓宽了树蛙进化、多样化模式、生物地理学、气候相关性、种群遗传学、物种边界和生态形态进化的相关知识。

论文的创新点内容:

1. 本研究通过分析其进化生活史揭示了树蛙科动物气候生态位的变化,首次推导了树蛙科气候生态位演化与繁殖方式演化的相关性。首次在单一的研究中尝试了解气候生态位演化与树蛙科生态位保守性之间的相互作用。(第2章)

2. 本研究首次提供了一份最新的包括422个现存种的树蛙科动物系统发育的完整资料,还对遗传数据缺失或不可用的物种进行总结和分类。描述了树蛙科的物种丰富度、系统发育多样性,确定了树蛙科的避难所和物种泵区。(第2章)

3. 首次使用多模型实证方法和时间分层生物地理学方法来检验树蛙科生物地理起源和物种多样化假设,该模型将板块构造、化石证据、物种形成和灭绝速度结合起来,以解释树蛙科的生物地理起源。(第3章)

4. 本研究首次使用基于RAD测序的SNP获取种群水平数据描绘其进化关系。证实了中国几个遗传上不同的斑腿泛树蛙,确定了它们的起源点、种群结构、遗传混合区、历史人口统计、潜在的分布障碍和物种稳定的气候区。(第4章)

5. 本研究结合最新的形态学、分子和发生数据,记录了Pseudophilautus存在的5种形态,同时首次讨论了气候在树蛙形态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首次引入了分子物种划分框架,并提出了描述树蛙新种时的物种边界条形码基准。(第5章)

本页不足可增页,增页时

Baidu
sogou